肺组织电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化湿败毒颗粒组小鼠血管内皮结构较为致密,比较完整连续,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
肺组织通透性检测表明化湿败毒颗粒改善内皮损伤。
同时,研究团队发现,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上,化湿败毒颗粒能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和肺损伤评分;改善肺干湿重比;降低肺组织、血清、肺泡灌洗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IL-β、TNF-α)的表达。 降低肺组织C-C基序趋化因子(CCL-)和趋化因子配体(CXCL-)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日前,依托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李敏团队在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中取得进展。 血管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其中内膜包括内皮及皮下组织。
李敏介绍,严重的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血栓性疾病,和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化湿败毒颗粒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三药三方中率先进行内皮保护体内外实验的相关研究的复方,此项研究具有创新性。 李敏团队通过脂多糖(制作炎症动物模型的一种药物)诱导的人脐静脉细胞模型和急性肺损伤模型,发现化湿败毒颗粒及其含药血清及主要药效成分大黄酸和芍药苷在细胞层面均能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信使核糖核酸表达,说明其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参与人体多种血管功能的调节,对于维持血管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李敏介绍,当血管内皮受损,就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狭窄或堵塞,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化湿败毒颗粒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和内皮缩血管肽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说明化湿败毒颗粒改善内皮损伤效果明显。 责任编辑:郭一嘉。